返回 發布日期: 2025.10.17
在制藥工業中,生產環境的潔凈度是藥品質量與患者安全的生命線。潔凈服作為人員與潔凈環境之間的關鍵屏障,其選擇絕非簡單的“統一配發”,而是一項基于科學、法規和風險管理的精準決策。核心原則在于:潔凈服的性能必須與所處潔凈區的等級要求相匹配。本文將系統闡述制藥廠如何依據車間等級,科學遴選適用的潔凈服。
首先,需明確制藥車間潔凈等級的劃分標準。國際上普遍采用的是ISO 14644標準,而行業內更習慣沿用GMP(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)中的A、B、C、D分級。
A級區:高風險操作區,如產品灌裝、無菌配制區域。要求動態空氣流為單向流,風速均勻,達到最高潔凈標準。
B級區:作為A級區的背景區域,用于無菌配制和灌裝等高風險操作。
C級和D級:用于生產無菌藥品過程中重要程度較低的潔凈操作階段。
選擇潔凈服的根本目的,是控制人員這一最大的、活動中的污染源。人體會持續散發顆粒物(皮屑、毛發)和微生物。因此,潔凈服的核心作用是有效包裹人體,阻隔人體污染物向外逸散。
A/B級無菌區:最高級別的屏障——連體式無菌服
A/B級區域直接接觸無菌產品或其內包裝,任何污染都可能導致產品無菌保證水平失效。對此,潔凈服的選擇標準最為嚴苛。
款式選擇:必須采用全覆蓋式連體服,通常為“三緊式”設計(領口、手腕、腳踝緊),確保無皮膚或內衣暴露。應配備一體式頭罩(將頭發、胡須完全包裹)、防護面罩和內置的鞋套或高筒靴。背部通常采用拉鏈加密封粘條的雙重封閉設計,防止微粒從縫隙中泄漏。
面料性能:
高密度長絲纖維:首選聚酯或尼龍制成的長絲纖維織物。因其無絨毛脫落,本身不發塵,是A/B級區的黃金標準。
卓越的顆粒過濾效率:面料需能有效阻隔穿戴者體內產生的微小顆粒。
優異的抗靜電性能:防止靜電吸附環境中的塵埃粒子,并避免在操作易燃易爆溶劑時引發風險。
耐久性與多次滅菌耐受性:A/B級潔凈服必須能承受反復的蒸汽(高壓釜)或輻射滅菌,且性能不衰減。
使用與管理:必須為一次性使用或經過嚴格驗證的清洗滅菌周期后單次使用,確保每次使用都處于最佳無菌狀態。
2. C級潔凈區:可靠的防護——連體式或分體式潔凈服
C級區用于非最終滅菌產品的某些工藝步驟,或作為高致敏性藥品的生產環境,要求依然嚴格。
款式選擇:首選連體式設計,以提供最佳的整體防護。
在某些風險可控的環節,經評估后也可使用高性能的分體式服裝(上衣+褲子),但必須確保在活動時腰部無皮膚暴露。
面料性能:同樣推薦使用長絲纖維面料,以控制發塵量。
對面料的顆粒過濾效率和抗靜電性能有明確要求,但標準可略低于A/B級。需具備一定的舒適性和透氣性,因人員可能在此區域停留較長時間。可耐受多次工業清洗,但滅菌要求通常低于A/B級。
3. D級潔凈區:基礎屏障——分體式潔凈服
D級區是制藥潔凈區中級別最低的,通常用于口服制劑、非無菌原料藥的生產或作為更高等級區域的更衣通道。
款式選擇:廣泛使用分體式潔凈服(大褂式或上衣+褲子),兼顧了基本的防護功能與穿脫的便利性及舒適度。連體服在此區域同樣適用,尤其在某些產塵量較大的操作中。
面料性能:面料選擇范圍更廣,可采用高品質的斜紋或緞紋織物,甚至經過特殊處理的棉質混紡面料(但需注意其發塵率較高)。核心要求是不產生絨毛,不易脫落纖維,并能通過常規工業清洗有效去除污染物。抗靜電性能仍是必要項,但要求可進一步放寬。
三、 超越等級:其他關鍵選型考量因素
除了核心的潔凈等級,以下因素也需納入決策體系:
工藝操作特性:若涉及高致敏性、活性成分或有害物質,潔凈服還需具備化學防護性能,并考慮其密閉性。
舒適性與人性化:服裝的透氣性、吸濕排汗性、合身度直接影響員工的穿戴意愿與合規性,間接影響潔凈效果。設計應符合人機工程學,方便活動。
顏色管理:通過不同顏色的潔凈服區分不同區域、工種或訪客,是實現可視化管理和防止交叉污染的有效手段。
供應商資質與驗證:所選潔凈服供應商需有良好的質量體系,并能提供相關的驗證文件,如顆粒過濾效率、抗靜電等測試報告。
為制藥車間選擇潔凈服,是一個系統性的風險管理過程。它要求企業深入理解自身的工藝需求、潔凈等級標準以及人員行為的影響。通過建立“等級對應、風險導向、綜合考量”的選型策略,制藥廠不僅能滿足法規的符合性要求,更能從根本上構筑起一道堅實的人員污染防線,為生產出安全、有效、高質量的藥品提供不可或缺的保障。精準的潔凈服選型,是現代制藥企業質量管理體系中一個細致卻至關重要的環節。